包涵体肝炎

添加时间: 14/03/31

  包涵体肝炎是由I 群禽腺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。其特征为肝炎、肝细胞内形成核内包涵体、严重贫血、黄疸、肌肉出血和死亡率突然增高。已知有12 种血清型的禽腺病毒与本病有关。
  近年来在商品肉鸡生产中经常发生严重肝肾黄染出血病例、经检测为包涵体感染。并且该病发病和流行区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。

与禽腺病毒有关的疾病:

●产蛋下降综合征
●鸡包涵体肝炎
●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
●肉仔鸡和火鸡呼吸道综合征
●鹌鹑支气管炎
●幼火鸡出血性肠炎
●火鸡病毒性肝炎
●野鸡大理石脾病等等

禽腺病毒分群:

●禽腺病毒Ⅰ群 可引起包涵体肝炎、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。
●禽腺病毒II群引起火鸡出血性肠炎,大理石脾病和鸡脾肿大症。
●禽腺病毒III群引起产蛋下降综合征。

流行病学特点:

●本病产蛋鸡较少发病
●主要发生在肉鸡,2-6周龄的肉鸡多发,近年来尤其是1-2周龄肉鸡多见。
●患病率为25-100%,死亡率可达30-40%。
●一年四季都能发生,但以夏季高温季节多发。
●本病的传播方式有两种。
●垂直传播,种鸡在开产前不久或在产蛋期感染本病时在1-2周内病毒可经蛋传递。
●水平传播,病毒可在粪便、气管、和鼻粘膜以及肾脏中存在。因此病毒可经各种排泄物传播,通常经直接接触粪便,也可在短距离内通过空气缓慢传播。
●母鸡发生本病后往往造成种蛋的孵化率降低和雏鸡的死亡率增加。
●本病的发生常与其他诱因有关,如传染性法氏囊病、传染性贫血病的鸡容易感染发病。

临床症状:

●本病特征是健康鸡群突然发病,并在感染3~5天后出现死亡高峰,然后很快停止,也有的持续2~3周。
●发病鸡精神差,羽毛蓬乱,采食下降,嗜睡,颜面苍白,鸡冠褪色,皮肤呈黄色,并可见皮下出血。有的鸡出现一过性水样便。
●病鸡在鸡舍一角,呈蜷缩姿势,羽毛粗乱,贫血。
●病死鸡表现贫血、黄疸,虚弱和虚脱。
●发病急,病程短,有症状的病鸡通常几小时内死亡或24小时内死亡。
●急性死亡多为营养较好鸡只。
●轻症鸡数天后即可耐过恢复,多数无症状的感染鸡体重减轻,饲料利用率降低,呈一过性减蛋。
●成年鸡感染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,但可在血液中检出抗体。
●容易导致免疫抑制和继发感染
●在某些存在感染性贫血的病例中可见坏疽性皮炎。

病理变化:

●本病特征性病理变化在肝脏和骨髓。
●肝脏肿大、苍白、质脆,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或出血点,有的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坏死灶,肝褪色呈淡褐色至黄色。病程长的病鸡肝萎缩。
●肝脏有时坏死灶和出血交相混合,肝脏表面有凹凸不平的感觉。
●骨髓病变,长骨骨髓呈桃红色或黄褐色,偶见呈灰白色胶冻状。
●肾肿大、苍白或黄染,被膜散在点状出血,肾小管内有尿酸盐沉积。
●有的病例尚可见脾脏和法氏囊萎缩
●皮下、胸肌、腿肌、肠及其他脏器可见有明显出血。
●皮下脂肪可见明显出血,皮下组织及肌纤维显黄色。
●病理学检查在肝细胞中可见核内包涵体。

鉴别诊断要点:

●包涵体肝炎: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肝脏和骨髓,肝脏呈现急性变质性炎和出血性炎症变化
●禽脑脊肺炎:特征性病变是脑和脊髓发生化脓性炎症变化,肉眼无法识别,必须做组织学检查才能发现。腺胃肌层有细小的灰白区。
●传染性法氏囊病:包涵体肝炎常发生于患过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群肝脏发黄、肌肉出血及法氏囊萎缩不易区分,但包涵体肝炎的肝脏出血性变化较为特征。
●传染性贫血:病鸡表现贫血,发育不良,胸腺及法氏囊萎缩,骨髓褪色,为黄色化。肝脏褪色、肿大,全身出血见于明显贫血的雏鸡。包涵体肝炎的肝脏出血性变化较为特征。
●脂肪肝综合征:由饲喂高脂肪、低蛋白质饲料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,没有传染性,多发生于营养良好的大鸡,一般是零星发生。死后剖检常见肝、肾变黄,肝包膜下出血。包涵体肝炎的肝脏出血性变化较为特征,以及骨髓的淡红色淡黄色病变可以鉴别。
●药物中毒:肝脏的黄染出血相似,难以鉴别,但是药物中毒一般能查找出明确的用药史,以及有明显的瘫痪和神经症状。包涵体肝炎神经症状不典型,只是在濒死期有挣扎症状。

防制:

●本病血清型较多,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用于预防。
●多数鸡群污染有腺病毒,但一般情况很少发病,因此应加强卫生管理,防制其他传染病如传染性囊病、传染性贫血等病的发生和混合感染。
●商品肉鸡发病后不宜投用抗病毒药物和氨基糖苷类药物,否则会出现大量死亡。
●可以应用3%葡萄糖饮水,万分之一的维生素C饮水。以保护肝脏。
●适当饮用安全低毒副作用的抗生素减少并发症。如阿莫西林等。
●适当补充维生素、氨基酸、黄芪多糖补充能量,提高机体抵抗力,促进恢复。